"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IT传:信息技术250年(审视IT历史全貌,思考当下发展问题。站在科技进步的上帝视角洞察未来!)

审视IT历史全貌,思考当下发展问题

摒弃技术原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和商业的演化方式,

思考技术成败背后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站在科技进步的上帝视角洞察未来!

【内容简介】

网络普及以后,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方式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如果只徒然地追求这些变化的话,是看不到科技发展的本质的。为了思考今后的社会将如何变化,回顾信息技术相关的历史并检视现在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革命之后,1794年在法国诞生了一种被称为“悬臂通信机”的技术。之后,知名作家、发明家、数据科学家雷·库兹韦尔预言,2045年之前,计算机的能力将会超越人类。本书即着眼于这250年间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过去,检视现在,展望未来。

【编辑推荐】

1.时间跨度长,从古老的信息技术诞生推演到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视野广阔,阅读流畅性强。

2.纯技术描述少,阅读门槛低,读者更容易理解新发明的产生原因以及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3.用生物演化的角度切入信息发展史,解读信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诸多根本性变革。

4.深度剖析未来可能存在的“协同与垄断”“便利性与隐私性”“世界与地区”间的矛盾,带领读者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给读者留下对未来社会进步或桎梏的想象空间。

超单身社会(就算一个人,你也能好好活下去吗?不是不能结婚,而是不愿结婚!回应越单身越快乐问题的蓝宝书。)

★ 不是不能结婚,是不愿意结婚

★ 回应越单身越快乐问题的蓝宝书

——————

◎ 未婚者是社会公害吗?

◎ 职场女性不结婚了吗?

◎ 男人失去恋爱能力了吗?

◎ 不结婚的人不能晋升吗?

◎ 9成未婚者想结婚是弥天大谎?

◎ 结婚是因为钱,离婚也是因为钱?

◎ 有孩子和家庭的人 生才是完整的?

◎ 比起终身未婚,终身无子问题更可怕?

◎ “催婚”如何 演变为职场“单身骚扰”?

◎ 何为女性“高嫁”、男性“低娶”心态?

◎ 为何中老年夫妇的“熟年离婚”越来越多?

◎ 为何我们不再憧憬婚姻,不再依赖婚姻排解孤独?

◎ 单身经济时代,将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

◎ 单身生活者的安全感又该如何获得?

※ 全景式诊断日本社会单身群体思想、生活、消费状况,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根本成因。

※ 单身已然成为一种无可避免的全球性趋势,无论在日本、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 比起生理上的一个人的状态,心理上被孤立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

在日本,

1980年,有家庭主妇的家庭是1114万户,如今双职工家庭则达到了1000万户以上;

2015年,男性的终身未婚率为23.4%,女性为14.1%;

2015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为29.4岁,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比1990年均推迟3岁;

近年来,共同生活20年以上的“熟年离婚”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40岁以上未婚女性不愿结婚;

2035年,将有4成男性和3成女性以终身无子状态度过一生。

——————

随着未婚率、非婚率、离婚率逐年攀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的不断增加,2035年,日本将有一半人口是单身!日本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在率先成为“超单身社会”。

本书以大量数据立论,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的成因,以及个体的生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提出“单身经济”崛起的商机和对应策略,并对未来的两性关系发展提出大胆预测。

无论是否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成为“单身者”的风险。但单身并不意味着切断与他人的所有连接。只要提升“独自生活的能力”,好好“爱自己”,即便一个人也能享受幸福的单身生活。

无所畏惧:以色列人的七大沟通方式与成功法则(多元文化团队管理新经,直面“超难搞”的以色列人。战火纷飞70余年,以色列人凭什么在全球商界大放异彩?)

谷歌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ICQ通信软件、U盘、胶囊内视镜、沙漠农业灌溉系统等,这些改变世界的高科技产品都是以色列人的发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以色列人把“成功经”和“智慧经”输出国外,活跃在各大跨国企业和商业谈判中,业绩斐然。然而,在全球商业市场中,以色列人因“脾气秉性”而不被外国同仁理解和接受,对以色列人的刻板印象更是广为流传。这不仅有损以色列人的形象,也大大降低了跨文化商业沟通与合作的效益。

本书作者采访了数十位与以色列人合作过的各国商务人士,整理出以色列商业文化的七大特质。掌握好这些特质,即使第一次和以色列人谈生意,也能快速增进了解,建立互信关系,筑牢双赢基础。本书提出的管理跨文化商业团队案例、建议和实用工具,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都有益处。

奥丝娜这本书提醒我们,企业组织的背后是带有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和信仰的个人。这些都和他们的原生文化紧紧相连。对于所有想要和以色列人做生意以及管理各种不同职场文化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必读。——希拉格·布希(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主席)

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苹果和微软都在用的“思维模型”找到你的“为什么”,带着满满的激情投入生活与工作)

●你是否经常感到有些困惑,激励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学习、生活与不断前行的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你是否已经喝够了太多千篇一律的鸡汤,在你对工作生活丧失热情的时候,那些“做你喜欢的事”“找到你最大的快乐所在”之类的建议虽然很正确,但却无法真的付诸行动。的确,在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感到快乐,比如升职、加薪、完成了一个艰难项目等,但这种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快乐的激励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递减。我们要如何度过一个快乐和下一个快乐之间的迷茫期,真正的得到满足感,更积极更主动地生活呢?

●其实每个人、每个团队、每家公司都有一个“为什么”,它是深植内心的目标、理想或信念,是激情与灵感的源泉。找到自己的为什么不仅能重新点燃对工作的热情,得以做出更好的决定。它还能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而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团队、企业的“为什么”,这本书就是你的明智之选。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找到自己的“为什么”后,可以将自己公司的非凡之处传达给员工和客户,为公司注入激情。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找到自己的“为什么”后,就可以重新唤醒最初的激情,有了这份激情,就算有一天离开公司去找一份新的工作,你也能够根据自己的“为什么”,重新找到让你收获满足感的工作。

HBO的内容战略

● 电视有两个时代:有HBO的时代与没有HBO的时代。1972年HBO开播,一个全新的娱乐时代来临,电视进入了有HBO的时代。HBO改变了一切,从电视产业本身到电影业的版图,从家庭录像带到网络电视,在1972 年之后发生的所有变化几乎都与HBO 的成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HBO的内容战略》详述了HBO的内容战略及其演变。1972年,HBO开播。一开始,作为电影频道的HBO通过购买电影版权来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在激烈的竞争中,HBO寻求突破,将内容重心转向原创内容,随后稍稍转向,专注于原创自制剧。经过10年的尝试和酝酿,最终有了《黑道家族》《权力的游戏》与一系列优质的原创自制剧,为美剧制作树立了一个标杆。

● 这也是一本HBO的企业传记。HBO开播至今已有40多年,始终引领整个行业的进程。1975年上星后,在第一个10年,HBO野蛮生长,覆盖率和订阅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第二个10年是HBO成熟的过渡阶段,它遇到了用户增长的瓶颈期,HBO由此将内容战略转向了原创内容,尝试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节目。第三个10年是HBO的黄金时期,内容战略落到了制作高质量原创自制剧,推出了《黑道家族》《欲望都市》《六尺之下》。在第四个10年,HBO再次面临市场挑战,一方面是用户迭代,一方面是流媒体的冲击,但《真爱如血》《权力的游戏》《衰姐们》仍让它屹立不倒。

● 这还是一本了解美剧的绝佳入门书。从广播到流媒体,这里不仅详述了HBO的节目制作背后的各种内情,还涉及整个美剧市场的变迁。

Github | Docker | Project